高温、干旱、台风,极端灾异之下,人类将如何全身而退

Connor 火币交易所 2022-10-26 148 0

本文选自群学书院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让很多人都体会了难以忍受的暑气熏蒸币灾

其实,近年来,因高温导致旱灾、山林火灾、冰川崩塌等灾祸在世界各地层出不穷,越发频繁地威胁着人类的生活币灾。为何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

美国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在《灾异手记》的调查呈现了一个明显的事实:两极冰帽融化、荷兰的水位升高、金蟾蜍在高山上消失、海洋生物死亡……季风模式的紊乱、洋流的变化和大旱,任何一个都可能轻而易举地导致人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流币灾。全球变暖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

多年来亲历全球生态现场的科尔伯特,她的另一本知名著作是《大灭绝时代》币灾

早在2004年,她就将自己有关生态环境新闻报道收录进《灾异手记》,吹响环境保护的哨声币灾。彼时,气候变暖的迹象对于那些知道在哪里寻找它们的人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而她写这本书,是为了让不太关注这个议题的人,即使不通过自己的眼睛,也至少通过她的眼睛,看到那些已然发生的变化币灾。在她看来,我们正处于关键时期,人们需要认识到立即采取行动的必要性。

极端灾异之下

人类离自币灾我毁灭还有多远

来源 | 译林出版社

01

只要再高几度

地球将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温

就全球变暖来说,在理论和观察到实际现象之间存在着更长的时间差币灾

展开全文

克鲁岑认为,人类世的开端可以回溯到18世纪80年代,即詹姆斯·瓦特完善蒸汽机的年代币灾。阿列纽斯则于19世纪90年代开始了他用纸和笔的计算。而北极海冰的消融、海洋的升温、冰川的迅速收缩、物种的重新分布和永冻土的融化则都是新近才观察到的现象。

直至最近五到十年,全球变暖才最终从气候多变性的背景“噪声”中凸显出来币灾。即便如此,可以观察到的变化也总是落后于已经开始发生的变化。

来源:scitechdaily.com

无论是以还需更多研究为理由,还是以有意义的努力代价太高为借口,抑或是以这给工业化国家施加了不公平负担为托词,拒绝行动都不会推迟后果的降临,只会加速其到来币灾。英国杂志《新科学家》刊登了一篇有关全球变暖的问答,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们应该有多担心?”问题的答案则是另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有多走运?”

当然,走运和随机应变是人类存活至今必不可少的才能币灾。人们一直在想象着新的生活方式,然后想出办法去改造世界以使其符合自己的想象。这一能力使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得以克服过往无数的威胁,无论这威胁是来自自然还是我们自身。

来源:theconversation.com

冰芯记录显示,我们正在不断地接近末次间冰期的温度最高点,其时海平面比今天大约高15英尺币灾。温度只要再升高几华氏度,地球就将达到自有人类进化以来的温度最高峰。气候系统中已被证明的回馈作用,也许最不可预知的回馈作用恰恰是人类自己。地球上生活着60亿人,很明显,危险无处不在。

02

气候实际发生变化的速度远超想象

从那以后币灾,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首先,全球变暖的迹象变得更加明显了币灾。它们甚至不再需要你去寻找,而更多的是已无可避免。

全球最高气温于2005年创下新纪录,随后在2010年刷新纪录币灾。有历史记载的十个最热的年份全都发生在1997年之后。

今年夏天,除了中国遭遇连续高温天气外,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在内的欧洲多国也遭遇了罕见高温天气,热浪和干旱气候削弱了欧洲水力发电能力,而河水变暖则限制了原子能发电,欧洲将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凛冬币灾

来源:livescience.com

世界变化的速度甚至让许多气候科学家感到惊讶币灾。不妨来看一下北极海冰的情况。2004年科尔伯特访问寒区研究和工程实验室的时候,他们预测到了21世纪末,北冰洋的夏季将处于无冰状态。

虽然科学家早就知道气候变暖将“首先发生在北极,且在北极表现得最为明显,但我们很少有人想到,气候变化实际发生的速度会这么快”币灾

来源:bibalex.org

如今,常年不化的冰帽只有20世纪80年代的一半大小币灾。2014年,《国家地理》宣布它必须对自家的《世界地图册》进行“大规模”修改,以便反映出海冰的收缩状况。现在看来,常年海冰很可能在21世纪中叶(甚至更早)就会完全消失。

03

不容忽视的危急气候现实

如果有机会入住北极饭店的话,那么你会发现,除了观察眼前不断漂过的冰山,几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币灾

这家饭店坐落于格陵兰岛西海岸的伊路利萨特,纬度比北极圈还要高4度币灾。对于下榻北极饭店的观光客来说,冰山群是一道足够震撼的风景:美丽与恐怖之感同等强烈。它们揭示了自然的广袤和人类的渺小。

来源:azocleantech.com

当然,对于那些长期居住在伊路利萨特的格陵兰岛本地人、欧洲导游和美国科学家来说,如今的冰山群有了另一重意义币灾。自20世纪90年代晚期开始,雅各布港冰川的流动速度已经加倍。在此进程中,冰川的高度以每年约50英尺的速度迅速降低;与此同时,冰裂线也后撤了数英里。尽管冰山群依然宏伟壮观,但当地人如今关注的已再不是它们的伟岸或巨大,而是它们令人不安的衰减。

“你再也看不到大的冰山群了币灾。”伊路利萨特的市议会议员耶雷米亚斯·詹森对我说。春末的一个下午,我们一起在北极饭店的大厅里喝咖啡。窗外雾蒙蒙的,冰山群看上去像是从雾中生长出来似的。“这几年的天气很是反常,你能看到许多奇怪的变化。”

来源:thecirclevoice.org

人类不是第一个使大气发生改变的物种,那一殊荣属于20亿年前最先开始光合作用的细菌币灾。但我们是第一个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思考的物种。

人们利用计算机针对地球气候做出的模型表明,一个危险的临界点正在逼近币灾。越过它很容易,越过之后再想要全身而退却几乎是不可能的。

季风模式的紊乱、洋流的变化和大旱,任何一个都可能轻而易举地导致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流币灾。全球变暖的影响正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我们是要予以全球同心的回应?还是缩回狭隘的、具有破坏性的利己主义?

相关文章

诺奖也会眼瞎?这个恐怖医生钻开数万人大脑币灾,差点毁灭人类,却拿到了诺奖..

戴世强专栏 | 流体力学的魅力(第四篇)台风缘何跟币灾我们“躲猫猫”

阿拉伯高温73℃、美国50℃致死600人币灾,北极最后冰区融化:地球怎么了?

科坛春秋 (2015上海十大科普微信公众号)

用人文化的视角介绍中外科技的历史,展示科技领域的前沿动态和深度思考,以及发展趋势,为科技工作者和关注科技的公众打造一个纯净的心灵家园币灾。本微信号转载的文章观点仅代表文章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号观点。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标注来源作者,倡导公益,只为分享价值,与商业利益无关,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科坛春秋精选已经入驻今日头条,为防失联,请同时关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