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映射”系列之二:美股调整,A股能否“独善其身”?
金选·核心观点
经验显示:美国经济步入衰退初期,美股易因“杀盈利”而调整;美股调整阶段,国内市场容易跟跌炒美股经验。本轮中,A股能否摆脱美股下跌的影响,走出“独立行情”?本文分析,可供参考。
一问:美国衰退初期的历史规律?美股均有调整炒美股经验,A股、港股易跟跌
美国经济延续下行态势,或已进入“衰退”区间;历史规律显示,美股衰退初期的下跌从未“缺席”,“杀盈利”阶段“虽迟但到”炒美股经验。截至2022年底,NBER观测的6个指标中,批发与零售、工业生产、个人收入均已见顶回落,从历史经验来看,美国经济或已进入“衰退”的区间。回溯过去10轮周期,衰退期间、美股多因“杀盈利”而出现回调,“杀盈利”通常在衰退起点前后2个月内开始,持续约2个季度,期间标普500相对衰退起点回调约20%。美国衰退经出口链条对国内的基本面冲击、美股下跌对中国市场的情绪冲击、以及资金面扰动等,是美股下跌向国内市场传导的主要路径。
历史回溯来看,美股衰退期的调整中,港股均有“跟跌”;2000年以来美股大幅下跌过程中,A股也多有调整炒美股经验。这主要通过三方面路径实现:1)美国经济衰退期,中国对美出口大幅下滑,多对基本面形成拖累;2)美股市场的涨跌对A股、港股有情绪冲击;3)A股外资占比不断提升,外资流向或受美股涨跌扰动。
二问:A股“逆势上涨”期的历史共性炒美股经验?基本面分化、估值低位、资金面平稳
2000年以来,美股跌超10%的区间,A股曾有4次“风景独好”;而港股均受波及炒美股经验。2000年以来,标普500有18段跌超10%的区间,其中4段区间内A股“逆势上涨”,分别发生在2001年1月30日-4月2日、2003年1月10日-3月10日、2009年1月2日-3月6日、2022年4月29日-6月30日;港股则无一“幸免”。
近三轮美股“杀盈利”阶段, 2001年、2009年的两次,A股均免于下跌炒美股经验。基本面分化、估值低位、与资金面平稳,是4次A股“逆势而上”的共性特征。从基本面来看,4次美股大跌而A股“逆势上行”,均发生在中美经济周期阶段性分化的窗口。从情绪面来看,A股以市盈率衡量的绝对估值、或以股债性价比衡量的相对估值较低时,受美股调整的冲击较弱。从资金面来看,历史上,北上资金阶段性大幅净流出主要易受中美“脱钩”担忧、人民币贬值预期、中美相对估值等因素影响,美股大跌对外资流向的影响、持续性不强。
三问:未来市场的演绎炒美股经验?美股或再度回调、A股有望逆“势”而上
年初以来的美股反弹,持续性存疑;经济步入衰退的过程中,本轮美股的回调风险不容忽视炒美股经验。1月以来,经济“软着陆”预期与货币金融环境边际转松共同作用下,美股表现较为强劲。向后展望,美股盈利端、估值端或均有一定压制:1)标普500指数EPS几未回调,“杀盈利”压力即将显现。2)10Y-2Y美债期限利差已近历史极值位置,利差倒挂加深的空间受限;阶段性10Y美债利率处于相对高位的时间或超预期。经济周期“东升西降”或支撑A股走出“独立行情”;本轮中港股更易“受伤”,但考虑到紧缩周期已接近尾声,港股所受的冲击或相对有限。
中美经济周期的再度分化、市盈率相对低位对情绪冲击的缓和、经济向好与汇率企稳对外资的吸引,或支撑A股摆脱美股下跌的影响炒美股经验。相较A股,本轮中港股更易“受伤”,但考虑到当下市场环境的三方面变化,港股调整或相对有限:1)港股企业盈利的修复;2)港股相对较低的市盈率;3)美国紧缩周期的尾声。
展开全文
风险提示
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海外经济衰退超预期、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