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革军:深化科技赋能,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需要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应用,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和模式,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金融平台。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为导向,坚持科技赋能与数据赋能,推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以下简称跨境平台)“出口应收账款融资”“银企融资对接”“出口信保保单融资”“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银行核验”“中欧班列长安号融资”五项应用场景在陕试点,为银行和中小微企业之间架起一座信息桥,促进惠企资金精准快速直达、便利企业跨境融资结算,为服务陕西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中国人民银行陕西省分行行长兼任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省分局局长 魏革军
盘活出口应收账款金融平台,激活涉外企业发展活力
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作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企业资金流动紧张、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金融平台。2019年,国家外汇局以破解出口应收账款业务真实性审核难为切入点,以区块链技术为支撑,牵头建设了跨境平台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应用场景,同年在陕西开展试点,为银行提供贸易融资单证真实性核验渠道,助力银行快速完成贸易审查与信贷审核,便利银行精准评估企业运行状况。同时利用区块链防篡改技术特点,为银行提供企业在同业融资情况查询功能,避免企业利用出口应收账款等单据进行重复融资,降低银行信贷风险,使银行“敢贷、愿贷、能贷”,助力外贸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
出口应收账款融资场景是跨境平台第一个应用场景金融平台。该场景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在促进信息共享、数据真实性审核、业务流程优化等方面优势,推动辖内贸易融资业务服务效率与质量双提升,获得经营主体一致好评。
助力银企融资对接金融平台,提升外汇金融服务效能
在当前实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背景以及我国“一低一高”的金融供给格局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愈发凸显金融平台。中小微企业数量众多、涉及行业庞杂、经营分散,“银行尽调成本高、企业获取授信难”成为制约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23年国家外汇局以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为导向,以缓解银企信贷供给与涉外企业融资需求不对称问题为突破口,上线跨境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聚焦打通信息梗阻,畅通业务循环,为涉外企业与银行架起信息桥,推动金融资源下沉,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企业通过外汇局ASOne系统自主开通业务权限,“即开即用、无需审批”,该场景为银企提供授信申请、信息核验、银行受理、额度审批等业务线上化办理渠道,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流程”,降低纸质材料申请、审核时间成本,提升企业融资授信效率。
作为全国首批10家试点单位之一,2023年2月20日,陕西省分局推动跨境平台银企融资对接应用场景在辖内试点应用金融平台。银行依托该场景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授信业务办理,在服务质效方面有了很大提升。截至2023年末,参与试点银行数量扩大至12家,为企业办理授信业务171笔,服务企业67家,累计授信额度13.16亿美元。交通银行陕西省分行表示,“企业近年的进出口情况,是企业融资授信的重要参考之一,该场景在收到授信申请的同时也能取得近几年的企业收付汇率、回款值等外汇收支统计信息,在提高授信审核效率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履职尽调与客户筛选成本”。
强化信用保险支持金融平台,稳定外贸企业发展信心
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通行且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贸易和投资促进工具金融平台。2021年,国家外汇局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针对外贸企业诉求,联合创建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以下简称信保融资场景),支持和扩大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规模,服务涉外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该场景建设了融资申请、融资受理、融资审核和放还款登记等线上化流程,引入信保保单、赔转/应转协议等信息,通过流程优化再造,解决了保单融资业务办理操作成本高、数字化水平低等问题,缓解了银行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业务的贸易背景审查难题,有效增强银行信贷风险防范能力。出口信保融资作为一种具有防险融资功能的结构性贸易融资工具,是稳外贸的有力抓手,对盘活企业融资困局、促进外贸创新发展、稳定企业经营信心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2023年3月该场景在陕西省推广应用,切实发挥出口信用保险风险保障和融资增信作用,为涉外企业融资增信、增速、增量,截至2023年末,3家试点银行共办理业务12笔,助力企业融资67.64万美元,实现了出口信保综合险、中小企业险融资业务双落地金融平台。浙商银行西安分行表示“出口信用保险是国际通行的支持外贸企业发展措施,出口信保保单融资业务目前有很大发展空间,之前因缺乏有效的信息核验渠道制约了业务发展,信保融资场景上线提升了融资放款的时效性和便利性,也提高了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办理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推进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金融平台,便利企业收支结算
以助力构建“促便利”与“防风险”并重的管理体系为出发点,2020年跨境平台上线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银行核验场景,通过税务备案与服务贸易付汇业务联动,建立外汇、税务、银行、企业多方业务真实性交叉核验机制,推进服务贸易付汇税务备案跨地区、跨银行网上核验,实现付汇流程精简、业务办理无纸化,便利企业“一次备案、多次付汇”,避免企业“多头跑、重复跑”,节约了企业服务贸易对外付汇时间和人力成本金融平台。服务贸易是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引擎,已成为全球经济重要支柱和国际贸易最具活力部分,为推动陕西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陕西省分局积极争取该场景于2021年在全省应用推广,截至2023年末,该场景服务陕西地区办理核验付汇业务4249笔,惠及企业668家,涉及金额64.18亿美元,企业结算时间从1~2个工作日缩短至1~2小时。
服务国家开放战略金融平台,支持“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陕西作为内陆省份,“不靠海、不沿边”,中欧班列作为横跨欧亚、联通世界的桥梁,为陕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和战略方向金融平台。陕西省分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服务优、效率高、成本低陆海贸易新通道战略部署,聚焦地方资源禀赋与发展实际,在国家外汇局的大力支持下,创新研发跨境平台特色场景——中欧班列长安号融资应用场景,与陕西地方服务平台(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合作,共建“企业经营信息查询”“轻资产企业信用贷”“企业舱单融资”“铁路运单融资”等四项功能,推进长安号企业舱单、订单、运单等数据要素资源共享,支持银行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致力于打造集货物流、贸易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综合服务平台,加速中欧班列形成以主要枢纽为支撑、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带动通道经济、口岸经济、枢纽经济全方位发展。
该场景于2021年6月上线,截至2023年末,辖内参与该试点银行由最初6家发展至19家,服务企业48家,支持中欧班列长安号企业融资达百亿元人民币金融平台。围绕铁路提单融资难题,陕西省分局联合西安国际港务区、辖内金融机构,启动中欧班列长安号融资应用场景二期建设,探索未来货权融资新模式,推动将风险可控的铁路运输单证作为结算和融资可接受的货权凭证,着力破解铁路提单格式不统一、提单不具有物权凭证效力、提单权属复杂不便索赔等问题,推动构建与海上贸易规则等效的陆运提单贸易融资体系,促进“一带”与“一路”贸易规则互联互通,进而更好地支持中欧班列发展。
陕西省分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重要论述和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持续落实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深耕科技赋能与数据赋能,全力服务陕西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作出更大贡献金融平台。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2月上半月刊)
评论